大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,即公元1644年4月25日,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入了北京城。入城后第一件事,李自成命人去寻找崇祯皇帝,可以失败告终。
三天后,李自成才在煤山上找到崇祯,只不过已经是一具冻僵了的尸体。在崇祯的血衣遗诏中,人们看到了崇祯的愤懑,“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”、“杀尽百官、无杀百姓”等。
这究竟是多大的恨意啊,崇祯竟然要杀尽自己的官员呢?常言道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,崇祯也是如此。关于崇祯皇帝,史学界公认他是一位“勤勉的亡国之君”,他可以通宵批阅奏折,也可以在一天之内杀掉五六十名贪官污吏。
展开剩余62%崇祯也勇于认错,他是历史上颁布《罪己诏》次数最多的皇帝,大臣们经常看到崇祯在太庙里,面对列祖列宗灵位痛哭流泪的皇帝。从登基的那一刻,崇祯就决定要做一位好皇帝,可帝国即将崩溃,崇祯无可奈何。
面对李自成气势汹汹向北京城攻打而来,国库依然空虚,崇祯想到了一个办法,让文武大臣、王公贵族来“捐助军饷”,以解前线浴血奋战士兵们的军饷匮乏问题。
崇祯认为,自己的这些臣子们只要拿出十分之一的家财,就能解决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。可结果让崇祯彻底对大臣们失望了,崇祯发现这些平时口口声声对国家忠诚无比的臣子们,关键时刻一个个成为了“缩头乌龟”,要他们捐银子,恨不得砍了他们的头。
按照崇祯的想法,在京的大臣们最起码每人至少要拿出三万两银子,可最高的一笔捐银只有两万两,绝大多数大臣象征性地捐了几十两银子,完全是敷衍。崇祯一看,这不行啊,想来想去他决定让岳父周奎来做个表率。
周奎是国丈,怎么也得跟大明休戚与共,于是派出太监徐高去上门请周奎捐银。任凭徐高如何传达崇祯旨意,周奎就是支支吾吾不肯捐银,甚至叫苦自己家中穷得只能吃发霉的米。
?此时,距离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“捐银助响”以失败告终,崇祯悲愤不已。在最后一次朝会上,崇祯面对面前的众臣恶狠狠地说道,“朕非亡国之君,诸臣皆亡国之臣。”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崇祯自缢前,在血衣遗诏中对百官的恨意。
参考资料:《崇祯实录》、《明史》、《明季北略》
发布于:天津市